close
另一個則是政策的辨識上,忽略了它常有順序上的差異。北京推好的製衣廠動「一國兩制」,根據1993年國台辦發布的《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》白皮書上說明:兩制並存,「這將是統一後的中國國家體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創造」,重要的是,它是北京尋求與台北在「統一後」的模式建議;至於「九二共識」,用2008年6月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通電話時的表示來說明:是認為可作為兩岸兩會復談的基礎,強調的是:它是兩岸在「統一前」,北京可以接受兩岸兩會恢復接觸的權宜措施。

所以,北京推動「一國兩制」,著眼在「統一後」的模式;至於北京接受「九二共識」,強調是「統一前」的權宜措施。當兩岸至今都沒有政治性談判的影子,怎麼會聯想到北京己在考慮改以「一國兩制」取代「九二共識」?

衣舫團體服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聯合報在2015年1月2日的社論《新年談九二共識的動搖及鞏固與發展》就凸顯了這樣模式的隱憂。論中談到去年2014年,認為兩岸關係的脊樑架構「九二共識」曾經出現動搖。這其中又特別提及在「習近平接見台灣統派團體宣示一國兩制,卻未提九二共識;直至11月9日,習近平見蕭萬長,始又重提九T恤製作二共識。在此期間,九二共識在大陸涉台官員的語彙中徹底消失了44天,被視為北京當局在考慮改以一國兩制取代九二共識。」團體服訂做

不以單一談話士林團體服下定論

兩岸基礎非說變就變

2014年給兩岸帶來比較波折的衝擊,是大陸覺得台灣的情勢變動較快,所以訊息的掌握就顯示急躁。而另方面,從台北角度看北京的對台政策,總是稍微擔憂:覺得是否隨情勢的變動而微調。最明顯的兩個例子:一是3月太陽花學運後,台北就一直有感北京涉台政策可能進行微調;另一則是9月間,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接見台灣統派團體強調「一國兩制」一詞,台北更是認為對台政策將開始大幅調整。

其實在研析北京對台政策,不要忽略習近平曾提過的持續性與穩定性,有時可能更需要謹慎去解讀有些重要用詞,一旦有重複強調或偶而省略,是否一定代表它的政策可能轉向?

譬如說,2005年《反分裂國家法》通過時,因條文中內容沒有提到「一國兩制」一詞,也曾經引發台灣內部的討論,認為北京是在淡化這項政策,卻不知在這個法律條文的前言中,早就強調說:反分裂法是基於「一國兩制」的基本方針。當「一國兩制」早就列入中共全代會的政治報告裡,至今也不曾有變動過,已可證明這項政策應該不會調整。同樣道理,當「九二共識」一詞也已列入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裡,也是很難再去論述:這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是「說變就可變」的政策。

首先這個說法在論證上,由於沒有作好全般資訊查證,恐怕有所誤導。舉個例子,習近平在11月1日前往福建調研,曾就兩岸關係和兩岸經濟合作發表講話,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11月3日就緊跟隨說明:「希望兩岸雙方和兩岸各界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,鞏固基礎。」至於馬口中的「基礎」到底是什麼?她也清清楚楚提到:「反對台獨、堅持九二共識,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。」這明確說明:在9月26日至11月9日之間,在大陸涉台官員的語彙中,仍然強調「九二共識」一詞。

習近平自就任中共總書記後,他重要涉台的講話,幾乎都出北部團體服現在晤見台灣政黨領袖的場合裡。一旦聽到他久未提起的、或是沒再聽到他的「重要提醒」:譬如「一國兩制」或「九二共識」,真的不能因而就定論他是在強調或是在淡化這項政策。(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)

少量團體服4399671922D9E8A0
arrow
arrow

    fnt73ea63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